出席「國際能源論壇」開幕致詞稿
二○一四年八月九日
葉博士、各位國際貴賓、各位學者專家、各位長期關心環保的社團領導人、各位貴賓、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
首先,登○要感謝各位來賓的參與,共同來關心當前能源發展的議題。四年前,社會上對核能發展的議題有很多疑慮,因此,我也更加關心台灣能源供給對國家產業發展的問題,經過幾次與葉恭平博士長談,了解到台灣在能源發展上充滿了許多不正確的資訊,造成社會的矛盾與衝突。因此,登○有了邀請國內外專家,共同為台灣的能源發展提供解決的對策。在這裡要感謝葉恭平博士的協助,讓我們能夠邀集來自美國、德國、日本以及台灣各界的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國際能源發展的趨勢,以及提供台灣面對能源轉型的方向,提出具體的建議方案。
當前國際局勢呈現出多極化的發展,除了傳統美國、歐盟勢力之外,亞洲、非洲等新興國家的崛起,引發彼此之間相互結盟,形成新一輪集團式的對抗,而對抗的形勢不再是傳統軍事戰爭,取代的是爭取經貿發展的資源競爭。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即是石油、水及糧食,因為可能發生短缺,未來必將陷入全球爭奪的情況。
能源是人類生產的基礎,自石油被人類發現後,更成為生產不可或缺的能源依賴,以前工業大國為了爭搶石油,不惜發動戰爭。現在印度、中國等新興國家因為要加速經濟發展,也積極加入全球搶油的行列,讓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更高,因此加速供給的緊張,國際能源價格勢必大幅成長,使得採購成本節節升高。
台灣天然資源稀少,依據經濟部能源局二○一二年最新統計資料,我國能源的自給率僅百分之二,其他都必須依賴進口,主要項目集中在石油、煤炭、天然氣,且多為中東等特定地區,這些地區為兵家必爭之地,一旦發生動亂,勢必影響能源供給,對我國在能源安全的維護上相當薄弱。為了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台灣目前已有三座核電廠運轉中,興建中的第四座核能發電廠,因為環保意識的加強,「非核家園」的呼聲日益升高,面臨強烈抗爭要求停建,各種反核遊行規模逐年擴大,為此,核四目前在各界質疑中進行封存。事實上,以「鈾」為原料高風險、高汙染的核能發電,不應該再繼續發展。
自日本福島爆發核能災害以後,全世界都對核能的安全性進行重新檢討,尤其相鄰的台灣感受更為強烈。「核四」是不是要停建,人民擔憂的是安全的問題,更是生命受到威脅的問題。德國及日本也都重新思考核能發展政策,甚至決定要廢核,加強再生能源的發展,這些國家的能源政策,都值得我們借鏡。
今天在上午的論壇,有來自美國、德國及日本的專家,來跟我們分享這些國家最新的能源發展情形。在下午的會議,我們將討論「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的課題與展望」,請台灣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來分享他們的研究。
面對傳統能源日漸短缺,以及核能發電低安全的問題,台灣必須積極發展因應方案。依據二○一二年的統計資料,台灣進口能源占GDP十四‧四七%,以目前能源自給率僅百分之二的情況下,只要加強研發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自給率的空間很大,同時可強化能源產業的發展,創造台灣經濟成長的另一個新契機。
因此,政府不能夠流於發展再生能源的口號,卻毫無積極作為,做為台灣電力唯一供給的台電,長期效能低落,應該加速進行民營化,依據區域分成不同公司,降低營運成本,也減少南電北送的損耗,提昇發電效率;再如其他專家提出的發展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等替代方式,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同時制訂獎勵政策,鼓勵研究各種再生能源的新技術,並強化宣導節約能源,完善各種能源配套措施。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台美日德的學者專家來分享他們的經驗與研究心得,希望透過這場論壇的探討,找出國家發展的困境,並提供人民與政府最新與正確的訊息,共同思考解決的對策與方向。
再次感謝今天所有與會的國內外學者專家,熱情提供你們寶貴的意見,也希望在場所有的來賓,也能夠貢獻你們的看法,讓我們共同為台灣永續能源的發展,一起努力,感謝大家,祝大家平安快樂!